养生顺序不能错,顺应四时
冬季气候寒冷,万物冬藏,关机冬季养生也越来越受关注。那么又该如何正确养生?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中医门诊指出,可以借鉴《黄帝内经》提出的方法。
《黄帝内经》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,重视养生益寿,被尊为“医家之宗”,主张“不治已病治未病”,即在发病之前把自己的身体调理好,预防疾病的发生。
《黄帝内经·灵枢》有云:“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”
四时阴阳,是万物之根本,人生于天地间,与四时变幻相应相合。唯有顺应四时自然规律变化,方能使得体内气机顺畅,从而身康体健。
身体是一个人最大的本钱,因此,有效的养生,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减少、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疾病发生。但养生最忌讳“瞎养”“乱养”,说不定会起反作用。
尤其是《黄帝内经》指出“人过五八,五脏始衰”,意思是人过了40岁之后,五脏就会开始慢慢衰弱了,衰弱的顺序为肾——肝——心——脾——肺。
这时候就更应该重视养生,顺应自然规律,按照五脏衰弱的顺序去正确的调理养生,则可以延长我们的健康,生-命。
那么该如何才能正确养生呢?《黄帝内经》:“人过五八,五脏始衰”,教你正确养生顺序,顺应四时,才不会白养生。
古语有云: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,此天道之大经也。”养生最重要的就是顺四时,即按照《黄帝内经》中春生、夏长、秋收、冬藏来调整自己的生活。
春生
《黄帝内经》: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养生之道也。
春三月,万物复苏,推陈出新,一派欣欣向荣。此时,人们应当夜卧早起,助益阳气生发,也要顺应春生之气,舒展身体,愉悦精神,以免损伤肝脏。
春季阳-气渐生,而阴寒未尽,加上风邪很盛,容易侵袭人体而损耗阳-气。
平日,多吃温补阳气的食物,如葱、姜、瘦肉、蛋类、优质蛋白质、豆类、蔬菜等,帮助祛寒散邪、辅助阳-气。
夏长
《黄帝内经》:夏三月,此谓蕃秀,天地气交,万物华实,夜卧早起,养长之道也。
夏三月,天地气交,枝繁叶茂,昼长夜短,阳盛阴衰。宜晚睡早起,弥补阴气,滋养阳气,且夏主心,当平和情绪,去烦去燥,切忌大悲大喜。
炎热多雨的时节,还要合理运动,祛湿健体,也要清淡饮食,防暑安身。
中医认为夏属火,通心,人易烦躁不安、胸闷气短,所以,暑天睡好养心很重要;夏天出汗也多,容易耗气伤阴,除了及时补水,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。
此外,夏天是脾胃最为脆弱的时候。脾胃喜温不喜冷,因此,夏天不要贪凉,冰镇食物能不吃就不吃。
秋收
《黄帝内经》:秋三月,此谓容平,天气以急,地气以明,早卧早起,养收之道也。
秋三月,万物成熟,平定收敛,天高风急,地气清肃。人应早睡早起,以保神志安宁,减少肃杀之气对身体的影响,同时也要滋阴润燥,舒展肺气,适当进补贴秋膘,为过冬打好基础。
秋属金,金主肺,所以秋天适合养肺。
肺主升清,通达水液的代谢,而秋天气候干燥,气体的交换容易影响肺功能。尤其是入秋后天气渐冷,肺气易损,肺部疾病高发,所以养肺显得特别重要。
秋季还主“收”,万物趋向于以收藏为用,人体的代谢废物也易在体内蓄积,导致各种疾病。这就要求我们要保持身体三通:大便通、小便通、汗液通。
冬藏
《黄帝内经》:冬三月,此谓闭藏,水冰地坼,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养藏之道也。
冬三月,生机闭藏,阴盛阳衰,雨雪纷飞,天寒地冻。我们要早睡晚起,不扰阳气,还要顺应冬气,以养藏为主,保暖御寒,补养肾气,健康过一冬。
冬季寒冷,补肾正当时。中医认为“肾开窍于耳”,这时经常按摩耳朵,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。睡眠是养护肾脏的重要一环,尤其要睡好“子午觉”。
中医所说的“子午觉”,即每天子时(夜里11点到凌晨1点)及午时(中午11点到1点)是养肾最需要睡觉的时段。
几千年来,中医被称之为“岐黄之术”,而《黄帝内经》作为中医四大经典之首,得益人间几千多年,奠定了中医理学的基础。
可以说,《黄帝内经》 中对人体的秘密已经解析到极致,关于养生法则,详细到每个季节、每时每刻。所以我建议每个人,都去读一读《黄帝内经》这本书!
我们看《黄帝内经》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熟知自己的身体状况,要是生活中有不舒服的地方,也可以按照上面的法子,尽快得到治疗。
但是想要随随便便参透《黄帝内经》还有一定的难度,古代人的话语都是言简意赅,内里隐藏着大道理,从古至今,有着不计其数的医学家、养生家,都把《黄帝内经》作为必修课。
我看的这本《黄帝内经》就很好,采用彩绘全注全译,把《黄帝内经》掰开了揉碎了,结合现代中医学,更科学地呈现出来,原本晦涩难懂的古文,被解读后通俗易懂。
《黄帝内经》这本书在一开头,就讲述了关于长寿的养生方法,以及四季养生法和不生病的方法等等,提出了“养生胜于治病”这个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方法,类似于现代医学的“治未病”学说。
这本书,还记载了很多疾病在发生前的征兆,和预防对应的办法。宋美龄也是按照书中的方法调养身体,转变生活方式,患癌两次还活到106岁高龄,赢得了长寿。
《黄帝内经》首次提出健康靠“养”不靠“治”的思想,“治未病”这一理念也源于此,如果合理运用人体的奥秘,近可强身祛病,远可延年益寿。